在哈布斯堡因为匈牙利事件焦头烂额的时候,德国方面已经做出了帮助哈布斯堡家族镇压革命的决定。
柏林。
布达佩斯沦陷的第二天。
威廉二世就命令德国巴伐利亚的军队,进入战备状态。
一旦匈牙利事件恶化,那德军将毫不犹豫的进入奥匈帝国境内,帮助哈布斯堡镇压叛军。
对于当前德国而言,奥匈帝国绝对不容有失,因为奥匈帝国是如今德国在全世界最重要和可靠的盟友。
柏林城市宫,是一般意义上的德国皇宫,此时,威廉二世就在此地,和德国的高层们商讨着奥匈帝国问题。
威廉二世对着群臣们说:“关于奥匈帝国问题,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盟友,将匈牙利工党扼杀在摇篮里。”
“对于帝国而言,奥匈帝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是我们目前,唯一能够信赖的盟国,同时也是帝国争夺欧洲霸权和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协从国。”
“相较于东非,毫无疑问,世界大国里,只有奥匈帝国真心实意的和我们站在一个战壕里。”
德国首相赫尔曼赶忙说道:“陛下说的确实如此,现在的世界大国,英法算一伙,美国和东非置身事外,苏联不可争取,我们能够团结的对象只有奥匈帝国。”
“奥匈帝国是帝国在欧洲和全世界,最重要的合作者,也是帝国世界利益链条上,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。”
“为了稳定欧洲局势和帝国的世界利益,奥匈帝国绝对不能出现问题,所以,针对奥匈帝国,我们必须帮助哈布斯堡稳定局面。”
如今,德国人在讨论盟友和地缘格局的时候,很喜欢把东非挂在嘴边,这主要是因为一战中东非的行为,让德国十分不满。
尤其是德皇威廉二世,他本身在一战前就喜欢口无遮拦,从而引发一些德国在欧洲外交上上的尴尬场面。
经历过一战的挫折后,虽然收敛了不少,但本性很难改变,所以“得罪”过德国的东非,就被威廉二世和很多德国人记在了小本本上。
所以现在的威廉二世时常在私下里和人表达对东非的怨恨。
这不仅仅是威廉二世个人的想法,而是德国大部分人对现在东非的态度。
在很多德国人看来,正是因为东非的坐上观璧,才导致德国无法在一战里扩大战果,一定乾坤的夺取欧洲霸权。
和前世一战后,惨兮兮的德国不同,在本时空里,德国人认为他们是“战胜国”,虽然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,仅仅把领土拓展了到将近六十万平方公里。
但是,相对于颗粒无收的协约国,德国人认为,他们还是以微弱的优势获胜了。
因此,德国的民族情绪也更加高涨,毕竟,在一战里,德国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,同时对抗英法俄美四个大国,当然,奥匈帝国和奥斯曼等几个盟友,虽然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至于一战中东非的物资供应,在德国人看来,东非完全是出力最少,收获却最大,甚至用连吃带拿来形容也完全不过分。
在战争前,德国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,被东非接手,这一直都是德国心里的一根刺。
而在战争中,德国积累的社会财富,大量落入东非的口袋,而且还倒欠东非一大笔债务。
当然,这些还并不是让德国最心痛的,毕竟,德国买卖给东非的殖民地,好歹收到了东非的付款,而且这些殖民地看着不小,价值实际上并不高,至少在德国统治期间,这些殖民地的支出远大于收入。
就拿喀麦隆,加蓬和新几内亚这几块主要殖民地来说,大部分区域,都是条件十分恶劣的热带雨林,建设难度大,人口稀少,就是黑奴都抓不到足够的数量,来对殖民地进行大规模开发。
而关于财富问题,东非确实从德国捞了不少钱,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,被东非偿还一战前东非对德国的贷款,所以德国对这个问题,反而最不看重。
要真论德国社会财富的流失,荷兰,瑞士,丹麦等德国的邻国,还有美国等海外国家前期对德国贸易,拿得都不算少。
最让德国在意的是,东非作为德意志国家,在一战中坐上观璧,从而导致德国失去了制霸欧陆的最佳机会。
一定程度上来说,欧洲霸权放在20世纪初,就是世界霸权,只要夺取了欧洲的霸权,那德国的所有损失,不仅能够弥补回来,而且还能翻倍的获得收益。
到那时,德国顺势从英法等协约国手里征收战争赔款和各种社会财富,还能接管他们庞大的殖民地,与之相比,东非从德国“敲诈”的那些东西完全不值一提。
但是,现实结果就是一战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败俱伤,东非和美国赚的盆满钵满,等到战后,德国把主要责任推卸到东非的头上。
这并非特例,实际上英国人对美国也有类似看法,当然,反过来东非和美国自认为不欠德国和英国人什么。
最委屈的肯定是美国人,毕竟美国后期是真的加入战争了,现在美国退役老兵们还在讨要抚恤和退休金。
当然,以美国的德行,即便他们从一战中摄入大量利益,恐怕美国参战士兵也得不到什么好下场,前世就是如此。
总而言之,如今德国在面对东非的态度上,极度心理失衡,这也导致近些年来,东非和德国关系转冷。
不过,虽然两国关系转冷,这并不影响两国间贸易和文化交流领域的发展,毕竟,仇恨东非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,而且一战刚刚结束时,德国也需要东非帮助,从而让德国经济尽快恢复。
就比如债务延期,市场开放,物资供应等问题,在战争刚刚结束的困难时期,德国是必须和东非进行交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