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快穿:我在清朝当宠妃 > 第996章 康熙静嫔77

第996章 康熙静嫔77(2 / 2)

康熙没什么不好意思:“你毕竟没有什么事,德妃她生了六个孩子。”意思就是他们有情分,还有孩子,于穗岁没啥。

于穗岁哼哼两声,“又不是给我生的,她做了这样的事,皇上给她开脱,想来对德妃也是用情至深了,就是不知道宜妃那边知晓还是不知晓?”

佟贵妃没有见过康熙跟于穗岁相处,惊讶于于穗岁跟康熙说话随意不说,还这样的大胆。她这样跟逼哦阿哥说话却没有被制止,那就是说逼哦阿哥默许了。

“少说话。”康熙皱着眉,不想在佟贵妃面前跟她争执,丢了自己的脸。

于穗岁:“那皇上别做啊。人在做,天在看,皇上这样不公,宜妃知道了,怕是肠子都要悔青。”宫里府嫔妃,毋庸置疑,宜妃是最爱康熙的人。

只是在皇宫里,你在纯粹的爱,在炙热的爱,面对喜新厌旧的皇帝,作用都不大。

你要爱就爱,要恨就恨,康熙不太在乎。

毕竟他翻你牌子,要你伺候的时候,你是拒绝不了的。

佟贵妃诧异的看着于穗岁,这样的事她也知道。宫里的嫔妃,就宜妃是个痴迷男女情爱的人,对表哥那是半辈子了,还是情根深种,现在估计还是那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模样。

她不知大宜妃喜欢表哥什么,表哥也不是什么芝兰玉树的大帅哥,长得一般,还脾气不好,动不动生气砸东西,有时候骂人骂的狗血淋头的。

她一直怀疑宜妃品味独特,喜欢被骂。

佟贵妃深谙沉默是金的原则,她绝对不会在此时此刻多说一句话。

于穗岁又从这一沓的证词里找出一张,“皇上,这良妃怎么也恨上我了,还买通我雨花阁里的小宫女,准备给我的口脂换成有麝香的。”就是这口脂又不是她常用的,还有就是这个麝香的味道有点重,即便是用其他的香盖过去,也是能闻出来一点点的。

麝香在宫斗里是常见的滑胎的药物,只是要有一定的数量,才能有质变。

康熙接过来一看,眉心紧锁,良妃一直是个胆小懦弱的,没想到她也是个心思颇多的人。不过想到八阿哥这个儿子,康熙也觉得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。

有其子,必有其母。

康熙也不算太意外。

“你想怎么样?”康熙问。

于穗岁对康熙的双标已经习以为常了,德妃就是生了六个过孩子,我偏爱她,你不能拿她算账。良妃就是,你想要怎样。

于穗岁:“一切都看皇上的意思。”

佟贵妃瞧着于穗岁跟康熙在这里商量,她坐立难安,她有点想回去了。

她喜欢丽妃不假,但是有康熙这个表哥在场,佟贵妃是觉得自己压力巨大,她这近一个月来,瘦了至少有一圈。

天天醒来就是担心没有进展,好不容查到了一些之后,又牵扯着七七八八的一堆人,她心一烦,就直接的全部给盘查了一遍。

内务府那边是叫苦连天的,佟贵妃不许用重刑,这样就要大大的考验他们的审问能力,以前的时候,那墙上挂着的刑具几个下去,再硬的罪也会张开。

可惜这一回,这些都不能用,他们只能各种绞尽脑汁让那些人都开口。

于穗岁瞧出了佟贵妃的不自在,她不能开口叫佟贵妃走啊,康熙也不会愿意。

不过于穗岁后边看着也就没有再说话了,罪魁祸首不是她之前猜的太子,而是八阿哥。一个莫名其妙的没有印象的一个庶妃,钮祜录氏,也就是十阿哥同族的一个人。

而这个人,她是听了八阿哥的话。

于穗岁从没有往八阿哥那里想过,一直以为是太子的可能性更大。不过这样看来,八阿哥也是个小肚鸡肠,睚眦必报的人。

康熙早就知道了是八阿哥,他有些厌烦这个儿子,一次又一次的。

于穗岁没问他要怎么处理八阿哥,只是觉得,自己也该给八阿哥踩两脚,还是死得不够透。

这才有时间有精力过来找他的麻烦。

所以等下一次在佟贵妃那里见到了八福晋,委婉的跟八福晋说了一些隐秘的相生相克的东西。

八福晋肯定是能闻弦知雅意的,不过于穗岁也知道,她不会当着佟贵妃说,而是出门的时候,跟八福晋闲话几句说出来的。

避免八阿哥以后养好,八福晋也是煞费苦心。

不过八阿哥这事,康熙给的惩罚就是继续跪奉先殿,跪了一个月,膝盖已经肿得不成样了。

良妃也受到惩罚,又成了良嫔。

至于王贵人,她又降了几级,成了王庶妃。

宜妃,那是个倒霉蛋,八阿哥利用九阿哥知道了宜妃手里的人,利用了一下。

本来是搅浑水,没想到佟贵妃气不过,全部给查了一遍。

九阿哥为此受了宜妃的单方面暴揍。

其实于穗岁时想要见到八阿哥,当面骂一骂的,但是康熙不想啊,他不想要见这个儿子。

只能这样不痛不痒的就让这个事过去。

只是事情还没有过去,康熙就病了,还是挺严重的。

太子听闻之后,立刻就快马加鞭的回来伺候康熙了。

他这一回跟之前不一样,他这一回抢了于穗岁跟佟贵妃还有梁九功的活,于穗岁倒是想要去履行太子的职责,想去上朝去。

就是现在还没有机会。

康熙这一回病,没有昏迷,但是醒的时间也不算多,见太子这么孝顺,心里有点好受,可是又觉得太子这是虚伪的表演。

朝堂之上,又陷入了上一回的境遇,比上回要严重许多。

大家都觉得这皇上病多,年纪也过了五十,大概率....也就是这个了,他们纷纷的开始给自己的未来找出路了。

太子自然是第一人选,其次是直亲王,再然后是四贝勒跟三贝勒。

于穗岁不经意的说了两句,太子好不容易在康熙身边鞍前马后,尽心尽力艰苦奋斗出来的一点感情,又烟消云散了。

散了还不说,康熙竟然当着外人的面掌掴太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