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则,就只是被卡住喉咙,吃不下平皋和这支刘备军,反而变成对曹操军不利的局面。
实际上,这也是高览敢于出击的重要原因,刘备的援军很快就到,自己出兵牵制本身就很有意义。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可惜这个买卖里,也未尝没有漏洞,因为司马懿一分析,就意识到问题的所在,看着勇武无双的猛将马超,也大概规划出了一个独特的攻击方案。
只不过,司马懿也并不确定马超是不是真的想要他的意见便问:“那孟起(马超的字)可有什么妙计?”
没想到,马超竟然干脆的回答:“若是我有好办法,现在就已经发动进攻了,奈何没有,所以才找仲达(司马懿的字)你来商量。”
听到马超这么说,司马懿笑了,他便开始向马超讲述自己的计划——斩首之计。
这个计划虽然是司马懿突然想到的,但是确实是非常适合马超的一种策略。
因为,这个策略不仅仅充分发挥了马超的勇武,更是能够有效运用西凉骑兵的特色。
要知道,西凉地区与草原那宽阔的平原不同,充满了河谷和山地。西凉骑兵之中颇有一些擅长在山间行动的骑兵,能够在山间之地来去自如。
而司马懿要利用的就是这些骑兵,他想要让马超与这些骑兵一起,在大部队之外从山上突袭夜间行军扎营的刘备军部队。
并且,这一战的主要目的,就是一举击杀高览,让刘备军产生混乱,随即再配合大军牵制加上围攻。
如此一来,纵使刘备军再强,内外夹击之下,也只能是全军尽墨的下场。
听到这样的计划,马超马上眼睛一亮,这个计划可太对他的胃口了。他本人也喜欢折冲斗将,更是偏好和小股骑兵一起行动。
听了司马懿的建议更是毫不犹豫马上出发。毕竟,刘备军此刻已经开始深入,如果不早做准备,那很可能就错失了偷袭的机会。
于是,马超从马腾那里领了五百骑兵,是日夜兼程,就要赶在刘备军的前面在山中设下营垒,要伏击刘备军的高览所部兵马。
这骑兵自山上来,刘备军大多数军官自然是想不到的,不管是高览还是陈宫都没有想到这一点。
所以建安十年(公元205年)二月十二日,高览率领麾下兵马在一座名为伏牛山的山下安营扎寨,大军借着山势避在山坳里面防止偷袭。
而谁知道,就在伏牛山的后山之上,竟然有五百西凉羌人骑兵在马超的率领下,正虎视眈眈的潜伏着,等待着月上中天的时机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