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30年。
洛阳皇宫,灯火通明。
从今日开始,改朝换代。
密室之内,文臣武将位列两侧,烛光照得人面一半阴暗一半光明。
赵匡胤有条不紊处理接下来的政务。
谋士说道:“李氏一脉……必须斩尽杀绝!否则后患无穷。”
“太子年纪尚小,孤儿寡母,何必欺人。封他逍遥王侯,严加看守便是。”
赵匡胤放下毛笔,吩咐道。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有可是!”赵匡胤斩钉截铁。
见谋主如此坚定,谋士也不敢说什么。
“陛下,登基之事……。”
“登基由你们安排,不管如何,之前约法三章,不得违背。”
赵匡胤再三强调。
“是!”
“退下吧!”
众人退下,赵匡胤走到窗边,望着窗外美景,顿时思绪万千。
“道阻且长,勿要懈怠。”
这个时代谋朝篡位是家常便饭,武夫可以为了利益推出皇帝,也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杀死皇帝。
有人说他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,而孤儿寡母的皇位又正到哪里去?
只要他轻徭薄赋、终结武夫乱世,重塑华夏,便是一等一的大英雄。
“终结武夫,重塑华夏。”赵匡胤目光渐渐变得坚定,“将来的国家,定是文武兼备的大盛世。”
不经历过的人,无法想象武夫当国的可怕。
灵宝道长只用八个字概括:尸骸如岭,华夏沦丧。
这是比五胡还要可怕的时代。
次日清晨,东方光明。
昨夜腥膻结束,街道两侧的士兵维持秩序,道路两旁的店铺零零散散开放。
“放手!!”
“陛下有令,关闭所有人市!”
士兵们破开店铺大门,将店铺中的血肉全部丢出来焚烧,将售卖人肉的流氓地痞当场格杀。
此肉非畜肉,而是人肉,售卖人肉的店铺称之为人市。
赵匡胤一身便服,漫步街头,大部分新兵并不是认识他,少部分认识的,被他用眼神阻止。
咚咚咚!
街道角落传来锣鼓声,乌泱泱的百姓聚集,原来是官府开仓放粮,所有人排成一条长龙。
老弱妇孺优先,没有奶水的妇女也有粮食喂养孩子。
赵匡胤静静地看着这一切。
“拜见队长!”
一白发苍苍的老兵路过此地,正好见到赵匡胤,顿时下跪叩拜。
“叫陛下、叫陛下……”一旁的年轻人焦急提醒道。
“属下拜见陛下,老头子糊涂了,没反应过来。”老头兵卒不好意思道。
“无须多礼。”赵匡胤扶起老头,“我记得你叫牛二,当了多少年兵?”
“老头今年五十八,当了四十年兵。”
从唐朝干起,历经朱梁,一直到后唐。
“你受苦了,以后尔等皆可解甲归田,你这种老兵有朝廷优待,以后想干什么?”赵匡胤问道。
“老夫累了,想回家养老。”老兵一脸疲惫,“陛下,以后真能安居乐业吗?”
“定能。”
赵匡胤按着倚天剑,肯定道。
终结乱世,乃是民心所向。
他秉承天命,定要开创太平时代。
沿路过去,民生凋敝,百姓麻木。
这个时代,除了少数武夫,没人落得了好。
封狼居胥固然是大丈夫的伟业,但百姓又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。
现在不是赵匡胤一意孤行,而是所有百姓都想要太平,人心即是天命。
半个月后。
登基大殿,赵匡胤戴帝王冠冕,着黄龙华服。
在洛阳数万百姓见证下,登基称帝。
“朕承天景命,朕今登基,愿祖宗庇佑,开创万世太平……”
国号:宋。年号:建隆。
930年,宋国建立。
赵匡胤颁布轻徭薄赋、开荒扩田、老兵解甲政策,在这残忍的朝代,宛如一阵清流,瞬间引得万民爱戴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万民称颂,赵匡胤屹立高台。
归德军在宋州,倚天剑又是刘宋武帝佩剑,赵匡胤倾向用这个国号。
“快看!!”
“龙!有龙!”
白云映红,大日如火。
一条金龙穿过云层,神龙见首不见尾。
众目睽睽之下,数万百姓见到这一幕,内心更加坚定当今皇上定是真命天子。
麾下文臣目瞪口呆,失神良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