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阻碍大明中兴,国丈也砍,朕说的 > 第474章 盐场查案!大明官营盐场的最后一个灶户!

第474章 盐场查案!大明官营盐场的最后一个灶户!(1 / 2)

第474章盐场查案!大明官营盐场的最后一个灶户!

“多谢老先生。”温体仁说着接过老汉的细布口罩。

其实现在的温体仁已有五十七岁,只不过常年居于官场,看起来比较年轻。

老汉面色有些麻木的点点头,再次弯腰干起活来。

温体仁看了一眼远处躲在凉亭中的监工,悄悄迈步走到老汉身边。

“老先生,我是刚来盐场做事,此地规矩不怎么懂,您能给咱说说吗?”

“后生,看你这样子,应该是出身大户人家吧?愿意来盐场做事,看来是被逼到绝境了?”

老汉转脸打量温体仁一番后,直接做出了判断。

“诶,老先生,不瞒你说,我家中这些年确实遭了难,无奈之下来广东谋生,不想路上被歹人抢走盘缠,无奈之下只能来盐场混口饭吃。”

温体仁作为官场老手,很快就给自己编出一个身份和来头。

“哦,原来是这样,谁都有遇难的时候,既然来了盐场就好好干,在这饿不死人。”

老汉边说边拿着沙耙干活。

温体仁赶忙持沙耙跟上后者的节奏。

“老先生,咱这盐场这么大,每月产盐规模应该很大吧?”

老汉听到这,神情出现些许变化,开口道:“这盐场占地一万八千亩,每月出盐的数量也不一样,天好的时候能出五六千石盐,天不好的时候能出两三千石。”

温体仁听着老汉的话,心中快速盘算起来。

现在的大明朝,食盐的价格波动很大。

北境这些年天灾频发,一石食盐能值一枚银币,相当于以前的一两银。

在江南地区,因为靠近两淮产盐地,盐价基本都维持在五十枚铜币的价格。

在西南,西北等地产出的矿盐中,由于开采成本大,价格也将近一枚银币。

按照现在京城的盐价每石八十铜币算。

三千石盐高达两万四千枚银币!

“我的天,香山盐场竟然有这么大的产量!那为何城中的盐商每石盐要卖到一两银子?按理说,靠近产盐地,百姓应该能吃低价盐才是啊。”

温体仁看着老汉开口询问一句。

不等后者说话,在两人身后猛然出现一声暴喝声。

“你们两个不干活凑在一起做什么?不想干就给老子滚蛋!”

温体仁扭头一看,是刚才在凉棚中的监工,他手持马鞭横眉竖眼的瞪着自己二人。

“六爷,您消消气,这后生初来盐场做事,私下里问我些规矩。”

老汉陪着笑脸凑到监工面前。

啪!

监工看到后者,挥舞着手中的马鞭,直接抽在后者干瘦的脊背上。

“老刘头,你在咱盐场也是老人了,带新人做事规矩点,别想着偷懒,不然让你连口稀粥都喝不上!”

监工说完后,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温体仁才迈步离开。

老刘头苍老的眉头紧皱在一起,强忍着马鞭在背后抽打出的血痕,默默的捡起沙耙继续干活。

“后生,我挨鞭子习惯了,不碍事,别问了,赶紧干活吧。”

老刘头叮嘱一句后,再次弯腰持着沙耙闷头干活。

温体仁站在原地久久无言,他目光直勾勾的盯着刘老汉被晒的黝黑的脊背,在这个干瘦的脊背上,一道血痕极为刺眼。

随着天色渐渐暗下,盐场的工人在监工点名宣布下工后,先后散去。

盐场数里外,刘家村。

劳累一天的老刘头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破旧的小院。

他孤身一人坐在灶台前,烧开一小锅热水,往里面抓了一把大米,同时把在路上顺道取的一把野菜丢进锅中一起熬煮,最后小心翼翼的在瓦罐中捏出一点食盐洒在锅中。

小院外。

温体仁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出现。

他抬眼看去,眼前这个破旧的小院整体由砖石建造,虽然历经时间和风雨,但是可以想象到当年这小院也是极为漂亮。

眨呀!

温体仁轻轻推开破旧的房门。

缓步走入院中。

他一眼就看到刘老汉孤身一人蹲在堂屋门口,捧着一只破旧的瓦碗,小口的喝着一碗稀粥。

“谁啊?”听到大门发出声音的刘老汉咽下滚烫的米粥,抬头看去。

一个人影安静的站在院子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