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00章 这是怎么回事?(1 / 2)

熙和帝刚下早朝,还没喘口气,就开始听八人读卷。

虽说前十的最终排名是要皇帝钦定,但大多时候都是小调整,整体还是以八名读卷官的排序为准。

因此,当礼部侍郎乔方,满意的将暂排第一的文章念出时,上首父子俩的表情就不对了。

熙和帝当日下去巡视,看过萧均的答卷,此时倒也对上了号:

文章的确不错。

但……不是他女婿的答卷啊!

时常收到玉泉六子策论的赵叡,同样颇感错愕:

他妹夫的文章不是第一?

怎么可能?

虽有些惊讶,但两人都没太当回事。

毕竟状元最后能花落谁家,还是得听皇帝的。

两人面上不动声色,继续往下听。

但第一篇、第二篇、第三篇……直到第五篇文章读完,两人都没听到想听的内容时,还是忍不住沉了脸。

熙和帝昨天看完苏润的答卷,心下激动,连夜就跟儿子商议了如何依据苏润的策论,改进大炎吏治。

结果,今日读卷的十篇文章都过半了,连溜须拍马的文章都被放在第六个念,可他真正该听到的文章,却一个字没听到。

看着正读卷的吏部尚书易和光,饶是治国以仁的熙和帝,这时候,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怀疑:

他挑选官吏的眼光真的这么差么?

一个个丢了西瓜捡芝麻?

司彦的文章排在第五,赵叡听出来了,但他依旧不满:

无他!

只因前六篇文章中,策论有实际意义的,除了第一、第五篇外,其他的,全都不切实际!

要是文章写得花里胡哨,就能为官,那他这太子学什么治国安邦之道?

他去吟诗作对写赋不就行了?

因此,相比于熙和帝自省,赵叡甚至怀疑地想:

有没有可能,前朝的科举取士之法,如今已经不适用于大炎了?

再或者,有没有可能……外邦奸细做到高位的,不只范兴文一个?

不然,现在这是怎么回事?

抱着这个想法,赵叡一双凌厉的眸子,在八名读卷官身上快速扫了一遍。

扫的易和光心生警惕,读着卷都差点跑神,险些念错字。

乔方、郑英豪等人也是一头雾水。

只有宋修齐和秦镶两个猜出缘由的,一脸坦然。

满朝文武都知道玉泉六子自去岁秋入京都后,便居于太子别院,潜心研究火器,还改进了造纸术。

但他们可不知道,这半年来,朝中所有的新鲜玩意儿,以及频频引得朝野震惊的治国之策,大多都出自六人之手。

连范兴文倒台,都跟他们分不开关系。

只是熙和帝和太子担心影响他们科举,才暂时将这些瞒了下来,只秘密命他、柳玉成和宋修齐教授课业,就等着时机成熟,一并封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