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泉六子还没当官,有关朝廷庄严、百官肃然的幻想,就在今日碎得一塌糊涂。
六人插不上话,干脆站在殿中央,顶着‘雨我无瓜’的表情,在苏润带领下,齐刷刷观摩起来。
甚至,苏润这个不消停的,偶尔还小声点评两句:
“吵架的时候嗓门大就是有好处!”
“德明,你看郑尚书,没理搅三分,你家岳父大人落下风了!”
梁玉也感慨:
“哇!斯文扫地啊!”
司彦无奈叹息:
谁还记得,陛下最开始问的是他们六个的意愿?
不过熙和帝只命人上了茶水,静静看着众臣翻旧账。
所谓不聋不瞎,不配当家。
所以,不伤大雅的情况下,熙和帝经常放任臣子互斗,只要不出事,怎么吵都不过分!
甚至,听到哪段旧账没听过时,熙和帝还会示意许忠义记下,回头去查。
太子明显也习惯这场面了。
只是,玉泉六子那一脸凑热闹,甚至恨不得亲自上去拱火的态度,看的赵叡额角青筋直跳:
这几个不省心的东西!
朝中数十名大臣争抢,他们六个至少面上装一下啊!
怎么能光看戏呢?
傻不傻啊!
然而,他刚吐槽完,就看到了自家傻弟弟。
那表情,几乎完美复制粘贴了苏润的,从头到脚,清清楚楚写着七个字:
看热闹不嫌事大!
见状,赵叡只能揉着额角叹气:
“唉……头疼!”
放任众人吵了一会儿,抒发完郁气后,赵叡在熙和帝的暗示下,开口呵斥:
“放肆!传胪大典吵吵嚷嚷,成何体统!”
众人熟练低头,敷衍告罪,各归各位。
玉泉六子接收到太子目光,也敛了神情,乖乖装起鹌鹑来。
待太和殿恢复以往的安静与肃穆之后,熙和帝跟没事人一样,笑眯眯的问:
“你们方才应该对各部有所了解了,可想好要去哪里?”
六子看戏归看戏,但该想的还是想了。
苏润坚守咸鱼操守,绝不背叛:
“陛下厚恩,臣无以为报。”
“然臣喜爱钻研经典,能得中状元,任职翰林院修撰,已于愿足矣,不敢再图二职。”
“故臣愿留在翰林院,静待君命,任何时间,任何地点,只要陛下需要,臣随时恭候!”
翰林院事情少,还清闲,他好好在翰林院躺着把自己晒成鱼干不香吗?
非得去当牛做马干什么吗?
想法归想法,苏润场面话说的还是很漂亮的。
赵叡失笑:
明明就是懒,偏生说得这么好听!
但熙和帝没自家儿子那么了解苏润。
在岳父滤镜下,他还以为苏润有意表忠心,故满意点头:
“你既有此心,朕也不勉强,便依你所言!”
反正人在翰林,也不影响干活,甚至可以哪里需要派去哪里!
崔毅眼热,锲而不舍的要人,却被无情驳回:
“朕有言在先,要让他们六人自己选,崔尚书怎可勉强?”